2010年12月21日 星期二

教養大震撼 - NurtureSHock - 9

第九章 - 人際關係:為什麼貼心奶爸帶出問題小孩

個標題下得有點讓人難以置信,好好的貼心奶爸,怎麼可能有帶出問題小孩呢?細看之後確實有他的道理所在,第一印象讓我想起的是前陣子新聞報的一對父子,不知不覺得跟著緊張起來了。

1.關係型政擊在某些節目裡出現的頻率相當高,經常整個劇情有大半的時間都是用來鋪敍誰和誰起衝突,為什麼起衝突。衝突雖然都有解決,卻只在最後幾分鐘解決。

遺憾的是這種節目到現在還比比皆是,不禁讓人懷疑現代人的腦筋裡到底在想什麼?明明知道這種節目對自己沒好處,對小孩的影響也不好,還是一大堆人在看。節目一開始就馬上來個大罵出口,接著上演勾心鬥角,再來補上搶奪家產,好壞千篇一律的劇情,人物的角色似乎可以隨心所欲,說變就變,最後的大和解也只有短短的幾分鐘;看久了差不多都可以上去演了。

2.讓小孩不只看到大人在爭吵,也讓他看到爭吵是怎麼言歸於好。言歸於好必須出真心,不能只是為了有益小孩而做作,小孩是會看穿的。小孩從中學到解決衝突之道,學到如何妥協與和解。反而夫妻吵架若不讓小孩看到,小孩就學不到這些。

似乎是一個較為合理及較有說服力的做法,或許有些小朋友不用經過這樣的程序就可以學會妥協與和解;但是還仍有一部份的小朋友深深愛到影響。一般我們會認為避免讓小朋友們去看到爭吵的場面,我們從未去想過,透過這樣子的爭吵,可以讓小朋友學習解決衝突之道,學到如何妥協與和解。反之,大人們的吵架如果故意不給孩子看,反而會去剝奪孩子目賭大人們如何冷靜化解歧見的機會。

3.孩子為什麼不躲攻擊傾向強的同儕遠一點?為什麼有那麼多攻擊傾向的小孩人緣並不差,在同學中都很有份量? 

  1. 攻擊就像別種犯規行為,在別的孩子眼中也是「膽敢不與大人配合」,顯得肇事者很獨立,比較成熟。而孩子一向最欣羨獨立成熟這種特質。總是符合大人的期待,總是守規矩,則要冒著被同儕視為沒出息的風險。
  2. 他們並不全是魔鬼,就好比孩子沒攻擊傾向也不代表他是天使一樣。
一段彷彿談到了 "次級文化" 的區塊了,對一般的小朋友來說,攻擊傾向的小朋友相對的比較勇敢,也比較成熟,有時可能被當成偶像一般來遵從;另外,俱攻擊傾向的小朋友本身有股強者與英雄的自覺,他們會主動地保護周遭的同學免於受欺負,也因此他們的人緣向來不差。

4.進步型爸爸有一個問題,就是管教小孩的方式經常前後不一致;另外,進步型爸爸也許只曉得怎樣管教是不好的,卻不知道怎樣管教才對。貼心老爸(進步型爸爸)的孩子,在校的攻擊行為與行動式發洩都跟疏遠型爸爸的孩子一樣多。

教小孩的方式經常不一致,規距常常變來變去,會讓小孩子找不到一個遵從的目標;這一類型的爸爸只曉得那些行為對小孩子是不好的,可是卻不知道怎樣做,對小孩子才是好的。好比說:對於一些小朋友的常規,我們會訂下一些標準,然後來家一起來遵從;而這一類型的爸爸,較容易原諒(忽略)孩子不經意的一些小錯,導致標準的界線亂了,形同無物。

 
2010-12-21
abao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